欢迎访问安徽省殡葬协会网站! 2025年5月6日 星期二
协会要闻: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清明专栏 > 清明快报
通联方式
清明快报
让“清明”更清明
发布时间:2013-03-22 16:23:45   作者:朱永鑫   浏览:1314

    清明时节,春雨缤纷,草长莺飞,情思绵绵。千百年来,中华民族沿用清明这个特殊的节庆祭祖怀先,演绎亲情,传承文化。用清明这个特殊的节庆踏青插柳,放飞心灵,拥抱自然。

    清明,积淀了春雨滋润的文化,清明,造就了文化浸润的心灵。数典祭祖,环球同此追思;新生网祭,心灵别样洗礼。缅怀感恩,流淌着不竭的情感;英雄不死,演绎出庄严的公祭。这是人间共有的情感,这是古今不绝的情思,这是人类绵延的文化情愫。在纪念逝者的同时,更愿意去憧憬未来,更注重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清明文化,其中蕴含着丰富的文化精神因子,通过文化的视角,勾连中外相关文化现象,剖析清明文化的历史意义,透视传统文化的现代价值,揭示国人在清明这个特殊节日中注入的独特文化情感和寄予的丰厚的文化理想、文化品格,突出展现清明这一传统文化节日在弘扬爱国主义、塑造民族精神、净化芸芸心灵在当下具有潜移默化的巨大推动力量。

   “轻轻拭去墓碑上的轻尘,献上一束淡雅的小花”。不必刻意供奉奢华的祭品,或许,仅仅是陪在逝去的亲人身边,默默祈福、追思往事、倾吐心声,留住珍藏在心的那份感恩,已经足够。无论是祭奠祖先,还是缅怀先贤,抑或追思亲人,感恩,永远是清明时节生者不变的深情;感恩,终究成为我们文化精神的重要基因。孔子说:“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不忘人生根本、永怀感激之心,清明节也因此成为体悟生命流转、寄予无尽情感的日子。

    生与死是始终缠绕着人类的问题,因此很多国家都有给逝者过的节日。但中国人在解决生死问题方面还有着独特的哲学思考——生命有限,精神无限。生者对死者的缅怀,其核心都传承着先人的精神,也就是《左传》中的“立德、立功、立言”。简单地说,德就是基本价值,立德就是做一个符合道德的人,这是人存在的基线,然后才可谓有功绩和著书立说。正是由于中国人在清明节中延续的是一种精神,相对于现实的躯体来说,它是虚拟的,因而生与死的对话在清明时就成了有限生命与无限精神的转化,故它是超越时空的。

    自人类文明出现以来,鲜花祭祀、扫墓等一系列的殡葬活动也随着社会文明程度的提升,人们通过焚香、烧纸进行祭祀、祈祷,逐渐从唯心的理论迈向了唯物的现实,倡导低碳环保,采用网上祭祀等方式,鲜花正以上升的优势替代并逐步占领了焚烧火纸的市场,告别了烟雾侵扰,以鲜花美丽的色彩,淡雅的身姿来寄托哀思与情感。近年来蚌埠市民政局积极引导市民文明祭祀,推进城市管理,营造良好的生存环境已逐步被市民理解和推崇。特别是开展了全市集体公祭活动,得到市民的正常和广泛参与,蚌埠市的殡葬单位平山公墓、芦山文化陵园提出“一束鲜花三鞠躬”的文明祭奠方式也取得了初步成效。芳草青青,亭台流水,鸟语花香,墓区与绿树结合,与鲜花相拥,与艺术相融更是人们的期待和殡葬文化建设的努力方向,让“清明”更清明,绿色环保文明的祭祀方式更是人们所期盼的。 

便民服务
合作单位

地址:安徽省合肥市蜀山区梅山路6号
电话:0551-65606064 传真:0551-65606064 邮编:230041 QQ:1309420308 微信:13365510076 邮箱:ahbzxh@163.com(投稿)

备案号:皖ICP备1901559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