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想到小蜀山陵园在免费提供雕刻石碑、墓盒以及修葺墓穴外,还免费为妈妈举办了这样一场温馨而感人的入葬仪式,非常谢谢陵园的关心,真是太感谢你们了”。杨珊珊拉着陵园工作人员的手,激动得热泪盈眶。“妈妈,我要告诉您,女儿已长大,我会照顾好自己,会坚强的面对生活,微笑的面对磨难……”
人性化服务装点“温馨嘉园”
2012年8月8日,一篇名为“大二女生为母治病欠下巨债”的报道后,引起了小蜀山陵园领导的关注,该陵园立即向这位坚强女孩施以援手。 12月24日上午10点,蜀山陵园为其母落葬仪式进行了精心策划,仪式中除了默哀、献花、鞠躬等这些传统程序,还增加了珊珊为妈妈念诗这一“个性”环节。在《烛光里的妈妈》这首音乐的烘托下,一首女儿心灵的祈愿让无数参加仪式的亲属潸然泪下,杨珊珊妈妈的骨灰在小蜀山陵园司仪的指挥下,伴着舒缓优美的音乐,入土为安,整个仪式简朴、庄重而又温馨。
小蜀山陵园长期坚持为特殊困难群体提供公益服务,对本市户籍一类低保家庭,免费进行骨灰安放;自2012年起,小蜀山陵园在每年的清明、冬至二日,为选择生态葬逝者免费举办温馨而隆重的骨灰落葬仪式,并承担仪式所需全部费用;2013年对不保留骨灰与节地葬式,按每盒骨灰500元进行补助。
“合肥市小蜀山陵园,多年来秉持‘阳光殡葬’的宗旨,坚持服务项目、收费标准、服务内容、服务程序、服务承诺、服务监督六公开的‘阳光服务’制度,对墓穴用品采取集中公开招标采购、陵园各类服务项目、与事主签定《墓穴购销合同》等一切收费事项,都严格按照市财政、物价部门核定的标准,明码标价按规定收费,并出具详细消费价格清单;同时利用室内电子显示屏将各项服务收费标准、办事流程、客户须知、监督电话进行滚动宣传,自觉接受社会监督。”合肥小蜀山陵园主任左从伦如是说。
绿色殡葬扮靓“生命嘉园”
始建于 1986年的小蜀山陵园,占地450亩,至今已容纳逝者4万余位。早在2008年开始,就以“大环境”的视角,按照“现代化与传统并存,祭祀与休闲游玩同在,艺术与自然共存的综合性墓园”的理念,请专业园林设计机构将生态、人文等功能综合起来进行整体规划;随后又筹集资金对老墓区实施绿化覆盖,突出三季有花,四季常青,进一步推进“青山白化”治理和生态墓地建设工作;2009年为陵园增添文化元素,安装了“思”、“憩园”、“茶园”等多个景观石;2010年进行“拆墙透绿”改造,改装通透式不锈钢镀锌栅栏;在园内主干道路安装太阳能发电节能路灯及景观灯、埋设环绕音响设备、对环山道路进行绿化改造,设置陵园道路交通标志等超前意识,使日趋景观化、园林化的小蜀山陵园真正成为逝者的“人生后花园”。
为顺应新时期殡葬改革要求,小蜀山陵园积极探索新的墓葬模式,适时推出树葬、草坪葬、花坛葬等新型节地环保生态葬式。截止目前,已有近千名逝者通过这种生态节地葬式长眠在小蜀山;与此同时,该陵园相继尝试开展了“万人签名”“思念墙”、“亲情信箱”、“黄丝带”、“追思卡”等活动,积极探索“健康、文明、科学、节俭”的丧葬新途径,受到广大群众的欢迎。
信息化管理创建“阳光嘉园”
为加大对100%绿化率陵园的日常监管和墓区的安全管理,早在2010年,小蜀山陵园就在办公楼、业务大厅、功勋高干墓、集中焚烧区等重点部位安装了电子巡更系统,要求治安人员每间隔1小时,按规定线路、地点进行巡逻,巡逻时用巡更棒触摸巡更点,电脑就会显示巡逻的时间、路线和次数;并要求治安人员及时记录巡查情况,有效加强了治安人员的科学管理。另外在墓区的主、次干道和办公区分别安装24个闭路监控设备,对整个墓园的安全情况进行24小时全天候动态监控,并设立监控室,通过8台视频监控显示屏,多画面随时掌控个监控区域内的各种情况,实现了物防、人防、技防的治安防控体系,为陵园的安全防范工作提供了技术保障。目前小蜀山陵园已形成了档案管理的智能化和网格化。
为使陵园的网络信息化管理系统更好地服务丧户,在清明节、冬至等重大祭祀节日,该陵园通过开辟“清明专栏”,将文明祭祀新方式、交通资讯、便民服务指南等集中打包、分类,群众足不出户,只要轻点鼠标,就能在网上方便快捷地了解相关资讯;同时开辟“网上祭奠园区”、“发往天堂的微博”板块,使远隔千山万水的亲朋好友,在线共同追思逝者。